有人說,要加強宣傳,讓更多人理解、加入業務數字化;有人說,要有一套好用的工具,讓更多人能夠實現更輕松的業務數字化;也有人說,要有一套先進的系統,讓更多人能實現更強大的數字化。宣傳、工具、系統。都很重要。但,這些真的就是我們想要的,真正的業務數字化嗎?前段時間,我也和釘釘的同學聊到了這個問題。釘釘的同學給我的回答是:業務數字化的核心,是理解業務,是理解身在千行百業業務一線的,具體的,人。
主筆 / 二蔓
文章來源:公眾號【劉潤】
關于中國經濟,我特別關心一個話題:業務的數字化升級。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要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工業等重點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
《規劃》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要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數字化發展水平要進入世界前列,數字中國建設要取得重大成就。數字中國建設體系化布局要更加科學完備,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數字化發展要更加協調充分,來有力支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在最近大家熱議的兩會話題中,再一次把“數字中國”這個詞,帶回到了我們的視野之中。而在這個沉甸甸的詞背后,不是一串又一串的代碼,不是一行又一行的數字,正是一家又一家的企業,是一攤又一攤的業務。我也發現,有不少企業,在如何實現業務數字化的問題上,有著自己獨到的思考。有人說,要加強宣傳,讓更多人理解、加入業務數字化;有人說,要有一套好用的工具,讓更多人能夠實現更輕松的業務數字化;也有人說,要有一套先進的系統,讓更多人能實現更強大的數字化。宣傳、工具、系統。都很重要。但,這些真的就是我們想要的,真正的業務數字化嗎?釘釘的同學給我的回答是:業務數字化的核心,是理解業務,是理解身在千行百業業務一線的,具體的,人。這些實踐故事,很有價值。也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啟發。
晶澳:業務,不是來遷就系統的
很多企業都開始意識到數字化的重要性,也擁有了自己的數字化系統。答案是,很多時候,系統不僅沒能賦能業務,反而成了業務的累贅。晶澳,是一家光伏發電解決方案平臺企業,產業鏈覆蓋硅片、電池、組件及光伏電站。在全球擁有12個生產基地,在海外擁有13個銷售公司。2020年3月,晶澳在浙江義烏投資了一個102億的光伏智能制造基地,并于同年10月底投產。工廠的產線繁多,工序復雜。在整條生產鏈路中,光是組件二廠的生產人員就有上千人,一個車間有焊接、裝框、清洗、測試、包裝等等14條產線,操作點更是有幾百個。一個崗位上的設備、產品出現問題,又沒被及時發現,就會自動流轉到下一個產線。下一個產線,又會繼續在有問題的產品上做加工,直到所有工序完成,進入了質檢環節,才會發現產品質量問題。可是,制造工廠,通常都會有很多套系統。每套系統又有自己的獨立入口。需要某一類的數據,就要用電腦登入專門的系統查詢。而且,大多數時候,這套系統只面向管理人員。再加上,一旦出現產線故障,還需要協同大量部門。比如工藝、設備、質量、動力等等。出了問題,發現不了,只能低效返修。發現問題,也只能靠喊。有一次,基地的夜班產線出現了材料問題,導致生產、運營、品質、工藝等等多個部門的停產。大家光是溝通、確認,就花了四個多小時,產線就這么一直停著。四小時的停產,對晶澳來說,就是阻止了500塊組件的生產。現在,晶澳義烏生產基地在釘釘群打通了自主研發的數字化生產管理系統:晶豹。在釘釘的“晶豹”系統上,晶澳的電池和組件業務的所有生產線都實現了數字化,形成了可視化地圖。焊機、疊焊、層壓、裝框……每一條生產線上的每一道工序,都被標得一清二楚。任何產線異常,都會實時反映在釘釘上。相關的責任人會在釘釘上收到任務通知,超過3小時的產線異常會在業務群中推送并置頂提醒,產線管理員也可以在釘釘上打開相應故障警報,一鍵創建故障處理群,自動關聯故障問題,并拉入相關問題的產線員工協同處理。藍燈表示故障影響當前崗位,黃燈表示故障影響當前產線,橙燈表示故障影響所有產線的相同崗位,紅燈表示故障影響所有產線。有了這種和釘釘機器人的深度集成后,晶澳就從組件二廠的4條產線,開始試點。在過去,這些故障工單,都是影響產能效率的生產黑匣子。現在,各種消息、故障通知都能通過釘釘機器人,精準地找到特定的人。大家不需要反復解釋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情況。只需要拍張照上傳,這些曾經困擾大家的溝通時間、過程就完全省下來了。晶澳義烏生產基地數字信息部負責人說:“保守估計,每條產線產能提升10%。”以釘釘為底座,晶澳義烏生產基地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數字化,并深度集成各類生產系統,讓每天的產能情況和卡點原因真實暴露出來,打破生產的黑匣子。更重要的是,這不是一套需要學習或者培訓的系統,而是它符合晶澳的業務需求,所以大家很快就能用上。
三菱:千行百業,都是獨一無二的。
說得真好。那既然如此,我們有沒有可能實現,讓一套足夠強大的系統,來解決所有的業務難題呢?答案是,不太可能。中國有千行百業,而每一行每一業的業務,甚至是每一件產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我舉一個你每天都在用,但你都不一定留意到的例子,你就明白了。電梯。上海三菱電梯,是電梯品牌Top10中唯一的一個國資企業,累計出貨量超100萬臺。2021年銷售10萬+臺,維保43萬+臺。電梯這個行業,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特點,也是痛點:第一是分散,第二是非標。分散,說的是生產線雖然只有1000多人,但是連同制造、銷售、安裝、維保、服務等等人員在內,加起來得超過3萬人。這3萬人,平常的溝通,主要還是在線下,或者是靠郵件和電話。這樣一來,信息的傳遞就很不及時。而且下班,就等于下線。聯系不到,很多事情就做不了。“沒有兩臺電梯是一樣的”。每臺電梯的設計、安裝方式,會因為施工現場的不同而不同。維修的備件更是種類繁多,有幾萬個零部件。想要高效、準確地為電梯提供維保服務,難度很大。也許有的人會說,那這些維修保養的知識,肯定有儲存和沉淀吧,怎么還會難呢?一些電梯的圖紙和維保記錄,過去都是用紙質的形式保存在資料室的。你想想,如果是在一線城市的分公司,光是房租就是一筆不得了的支出,更何況這些資料還很不方便查詢。維保人員大多數是年輕人,經驗水平不一。有的到了維修現場才發現電梯型號沒見過、故障類型沒見過,不知道該怎么修,也不知道要用哪些配件。這些疑難雜癥,只能是請教老師傅,因為“方子”都記在了老師傅的腦子里。更重要的是,這些維保人員還散落在全國各地,很難形成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經驗傳承模式。當老師傅都沒有辦法的時候,也只好去資料室翻找。一趟下來,一臺電梯平均的維修時間,大概需要兩個星期。釘釘的協同辦公功能,能讓大家及時收發消息,隨時隨地都保持在線。但串聯,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提供電梯的技術支持。三菱就通過打通設備IoT+電梯急修平臺+釘釘的方式,解決問題。電梯發生故障時,IoT模塊會將故障部件、故障情況等信息自動傳入三菱電梯研發的“電梯急修平臺”。這個急修平臺,會把故障算好,通過一系列的組合判斷(包括客戶是誰、維保訂單是什么、維保人員是誰、哪個維保人員離得最近、他的能力是不是能修這臺電梯等等)之后,精準地把訂單通過釘釘群發送給維保人員。而維保人員看到的信息,就包括電梯位置、電梯的基本概況、IoT采集過來的關于電梯當前的故障診斷,還有隨著工單配好的可能需要的維保配件。更重要的是,到了現場之后,如果還需要支持,維保人員可以在技術支持的釘釘群里,詢問釘釘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已經用了一年多,沉淀了三菱電梯過往的各種技術資料、圖紙、維保記錄等等,并且每周都會迭代更新。所以,三菱通過設備IoT+電梯急修平臺+釘釘的解決方案,實現電梯故障以秒級速度反饋到系統,維保人員可以以分鐘級速度響應和到場。而原本平均長達兩個星期的電梯維修時間,也縮短到平均3天。千行百業的業務,都是獨一無二的。就連每一件產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有零有食:一線,永遠是最懂業務的人。
千行百業的業務,都是不同的。就連每一件產品,都是不同的。既然如此,我們又該怎樣來幫助這些截然不同的業務、產品呢?突破口在哪?答案是:人。身在千行百業業務第一線的,比我們更懂業務的,具體的,人。2020年,31歲的他決定離開廈門,回到老家,加入了一家食品企業,有零有食。有零有食,創立于2017年,主營的是凍干水果等等休閑零食,年產值在3億左右。可是,一個程序員,到食品加工企業去,能做些什么呢?當時,有零有食其實已經有了兩個數字化系統,ERP和釘釘。但是,使用率非常低。公司有個小食堂,每天會根據就餐的人數做飯,而統計就餐人數就成了行政人員每天上午最耗時的工作。行政同事就坐在翁自豪的對面,就看見她每天10點開始打電話,一個一個問要不要去食堂吃飯。行政同事說,沒用的,發消息他們都不看,還是要一個個確認,要不然等下過去沒飯吃,又怪我。大家還是習慣用電話、單據、Excel,數字化概念幾乎沒有。比如,運輸。物流部門發貨時,從ERP里導出貨物在途跟蹤Excel表格,發給不同的物流承運商,承運商會把這個表格導入它的系統,完成運輸后,將客戶簽收訂單郵寄回來。但問題是,貨物的運輸狀況、倉儲物流部人員的跟進記錄、承運商的服務質量、運輸費用的結算時間,都變得極難控制。再比如,協作。公司有ERP,也采購了CRM,這些系統工具必不可少。但問題是,這需要不斷地在群聊和系統之間切換,文件、截圖也要來回傳輸、修改,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錯。這些,都是不在業務一線的人感受不到的,具體問題。是曾經的翁自豪永遠想象不到的。于是,在老板的支持下,翁自豪開始試著用數字化解決這些問題。而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先在釘釘上把人事行政相關的功能用起來。比如,開會。發起人確定好日程,發給相關的參會人,能來就點接受,不能來就點拒絕并寫明原因。再比如,統計就餐人數。行政在釘釘上發起投票,5分鐘完成統計。統一公司上下的認知之后,翁自豪開始梳理公司的各個業務流程。基于多年軟件系統開發的經驗,他很快就意識到了“宜搭+酷應用”的潛力。酷應用可以通過機器人助手、卡片、吊頂等等方式,將業務流程自動發送到相關的群。相關人員就在群里確認、填報。數據也被自動更新到業務系統。再也不需要在不同的群聊和系統里來回切換了。在銷管業務員、物流專員、承運商內勤組成的釘釘群中,運輸信息可以以卡片的形式更新并提醒。群內成員單擊卡片內容跳轉至后臺,就可以查看對應承運商運輸情況。運輸結束之后,回單拍照上傳,費用線上確認。物流部門還能根據實際數據,來考核承運商的服務質量。和物流商的業務協同,就在聊天場景里完成了。接下來,有零有食還會讓運輸司機、客戶也覆蓋進來。開發這個運輸管理系統,翁自豪只花了兩周的時間。但是,結果還是很讓他開心的。光是從TMS軟件的采購和運輸上節約下來的成本,一年就可以達到上百萬。
最后的話
答案是,理解業務,理解身在千行百業業務一線的,具體的,人。但,我還是有一些好奇。我忍不住追問。這些思考,都是如何得來的?釘釘的同學和我說,潤總,前段時間,我們見了一位大客戶。出發前,我們還想著,要好好交流心得,分享數字化的體會。沒想到見了面以后,對方滿口抱怨:你們這些搞互聯網的,天天就喜歡整一些大詞。什么數字化,什么區塊鏈,我一個字都聽不懂。我只知道,誰能幫我把業務理順了,把流程跑通了,把溝通弄好了,誰就厲害。是啊。真正的數字化,靠互聯網式的傲慢,是做不出來的。千行百業的業務錯綜復雜,造車、挖礦、開店、教培……他們面臨的問題各不相同。而我們呢,我們連一杯奶茶都做不出來。我們總覺得是我們在賦能一些企業。其實啊,我們哪有什么賦能的能力。釘釘唯一能做的,是把一個功能強大的底座,把一些靈活低門檻的低代碼組件,交到一位最懂業務的人的手上。而最懂業務的人,是企業自己,是有著各行各業實踐經驗的SaaS廠商、服務商。不是敲著代碼的我們。理解業務。也理解每一位身在千行百業業務一線的,具體的,人。也祝福每一家走在數字化道路上的企業。
文章主筆:二蔓 。文章來源:公眾號【劉潤】。
圖片來源: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135編輯器立場。
文章申明:本文章轉載自互聯網公開渠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