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 9 平米小店日銷炸串 7 萬元;抖音直播 1 小時賣貨 100 萬,一場直播銷售額超 1000 萬元;4 年時間在全國開 2000+ 門店.......運營研究社今天要介紹的是一個“騷操作”頻出的炸串品牌——喜姐炸串。它們不僅靠這門小本生意賺到了錢,還靠「內容營銷」讓品牌火遍全網。這個賣炸串的品牌,憑什么這么野?
提到炸串很多人肯定會回想起,學生時代校門口的“臟攤”。2 塊錢一個的雞架,1 塊錢一根的炸火腿腸,現在想想還會流口水。但你可能很難想象,有人竟然靠這么一個小本生意,年賺超 10 億元,甚至還要沖刺 IPO,準備上市了。靠 9 平米小店日銷炸串 7 萬元;抖音直播 1 小時賣貨 100 萬,一場直播銷售額超 1000 萬元;4 年時間在全國開 2000+ 門店.......運營研究社今天要介紹的是一個“騷操作”頻出的炸串品牌——喜姐炸串。它們不僅靠這門小本生意賺到了錢,還靠「內容營銷」讓品牌火遍全網。今天這篇文章,運營社就聊聊喜姐炸串到底有多神奇,以及他們在「內容營銷」上的“騷操作”。作為炸串界最近的“頂流”,喜姐在全網都出圈了,具體體現在受歡迎、銷量高、開店快三方面。喜姐炸串顧名思義,主打產品是各類炸肉串,也有臭豆腐、鍋巴土豆等經典小吃。不過與開在學校門口的“臟攤”不同,喜姐炸串門店要么在人流擁擠的鬧市街頭,要么就是市中心的大商場里,而且「紅底白字」的門店招牌非常醒目,常常大排長龍。2019 年,喜姐炸串在南京新街口開了第一家門店,顧客排了十幾米的隊,巔峰期甚至要排隊 2 小時。據喜姐炸串披露的數據,這家 9 平米的小店,在當年國慶期間,一天最高賣出了 7 萬元,月平均收入超 100 萬。當喜姐炸串到其他城市開分店時,還有媒體戲稱“排隊王來了”。不過運營社觀察發現,隨著門店數量的擴張,大部分喜姐炸串門店排隊現象逐漸消失。這并不意味著它們不受歡迎了,相反喜姐炸串的熱度越來越高了。在小紅書,帶 #喜姐炸串 標簽的筆記超 1 萬篇,不少測評內容點贊破 1 萬。還有頭部網紅 @種草大戶萌叔Joey 為了響應粉絲的喜好,專門出視頻扒喜姐炸串熱門單品的供應商和“平替”。在 B站,喜姐炸串的一條測評視頻,播放量就能達到 136 萬。在抖音,喜姐炸串也屬于網紅餐飲品牌,相關話題視頻播放量超 8.5 億次,相當于小吃界的“頂流”。除了熱度高,讓運營社更震驚的是,一家線下餐飲門店,在直播上的賣貨能力。比如在抖音,喜姐炸串首次直播賣貨時,開播第一個小時銷售額就突破 100 萬元,第 1 天就突破 800 萬元,3 天累計賣了 1326 萬元,支付訂單超 133 萬單,成為同賽道第一名。據官方消息,今年一季度喜姐炸串門店營收超 5.51 億元,同比增長 42%。2022 年受疫情影響,依然年賺 16.5 億元,1 年賣出 10 億串。并預計 2023 年營收將達到 22 億元。大眾點評上,喜姐炸串的客單價為 20 元,由此計算相當于每個月有近 1000 萬人次的消費者光顧。受消費者歡迎成網紅、有源源不斷地流量進入,已經讓大部分餐飲品牌眼紅,喜姐炸串還深受加盟商及投資人青睞。根據烯牛數據的信息,喜姐炸串背后有多家投資機構“撐腰”。過去兩年,獲得了兩輪累計近 3.7 億元人民幣融資,打破了小吃類品牌單輪融資記錄。有意思的是,阿里巴巴前 CEO 衛哲也是嘉御資本的創始合伙人之一,經常為喜姐炸串“搖旗吶喊”。在資本的推動和消費者的支持下,過去幾年喜姐炸串在全國各地拓店,4 年時間新開門店超 2000 家,其中加盟門店占大多數。4 年開店 2000 家是什么水平?同樣開放加盟模式的茶飲品牌喜茶門店數僅 1000 多家,奈雪的茶也只有 1068 家。喜姐炸串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很多知名連鎖餐飲品牌。既受消費者喜歡,又博得資本青睞,喜姐炸串為什么這么受歡迎?運營社研究喜姐炸串時發現這家公司有些特別。其主打運營思路對內容的重視程度,仿佛一家自媒體公司。連喜姐炸串的老板王寬寬都直言,互聯網時代,餐飲營銷創新的方向是內容創新。在寫這篇文章之前,運營社就曾被安利:“喜姐的新品真的是小吃界的顏值天花板。”直到見識了小紅書上網紅分享的打卡內容,忍不住感嘆一句“好喜慶”的炸串,甚至有想去“拔草”的沖動。運營社發現,除了餐飲品牌都會強調的口味、品類,喜姐炸串非常重視產品的顏值,而且十分在乎社交媒體上的成圖率。比如上圖的“龍珠波波串”,其實就是常見的油炸糯米丸,不算新鮮品類。但喜姐炸串用 4 種果蔬菜汁對其進行著色,搖身一變成為五顏六色的網紅單品。在命名上也脫離“土味”,改成“龍珠”、“波波”可愛的叫法,讓人看了忍不住想拍照發小紅書。喜姐炸串推出的粉紅色薯片炸雞,不僅將炸雞弄成吸睛的粉紅色,包裝也被設計成青草綠背景+粉紅色櫻花裝扮,氛圍感拉滿。本質上,這些產品都是對傳統炸串單品的再創造,核心是通過細小的改動提高出片率、分享率,從而刺激用戶在社交媒體分享,利用 UGC 獲取流量紅利。對此,喜姐炸串創始人王寬寬在接受@餐企老板內參 采訪時的解釋是:
要想打造爆款,不討論口味食材等前提下,產品本身必須出片(拍得好看)。這樣的產品具備內容屬性,更容易賣爆,更能夠在小紅書、抖音、大眾點評具有比較強的傳播。
根據王寬寬透露,大眾點評上曾有一條評論獲得了 200 萬閱讀量,如果按一兩塊錢一次點擊算, 200 萬的點擊就意味著一條價值接近 400 萬的廣告。這就是所謂的破圈。產生了人盡皆知的傳播力。
實際上,這套邏輯就是利用產品滿足了消費者“口腹欲”之外的分享欲,即網紅產品需要符合 KOC(關鍵意見消費者) 的審美,讓他們有興趣主動分享。最近餐飲領域大火的竹筒奶茶、寺廟咖啡都是類似的邏輯。不過,運營社也發現,上述網紅產品雖然能幫助喜姐炸串獲得海量免費流量,但銷量往往一般,真正賣得好的仍然是雪花雞柳、炸年糕等常見款產品。如果你看過喜姐炸串的線下門店,一定對它的裝潢印象深刻。大紅背景+亮白字體,很多用戶的評價是“土到爆”,“名字土,裝潢也挺土。”雖然土,但確實搶眼。在最顯眼的紅色背景上只留下喜姐炸串四個字,直接回答:“我們是誰?”、“我們賣什么?”(和椰樹牌椰汁在“土味”設計上有得一拼)
這正是喜姐炸串想要的傳播效果,他們的思路是好不好看不重要,但招牌一定要亮眼,“做這條街最亮的仔”。很顯然,喜姐炸串雖然是一家餐飲企業,但深諳互聯網傳播邏輯。產品之外,門店是免費又極為關鍵的營銷媒介,傳播效果好過大部分線下廣告。
很多餐飲創始人在創業第一步就已經失敗了,因為他們只注意了房租、人工所帶來的顯性成本,而忽略了一個最大的成本:傳播成本和顧客記憶成本。”
所以門店、產品名乃至產品包裝、外觀,都是不可忽略的營銷內容。喜姐是怎么做的呢?除了門牌足夠亮,足夠顯眼之外,串桶、手提袋也經過精心設計:國潮色調+“慈祥”的大姐人設形象,既能突顯“喜慶”的品牌調性,也符合潮流審美。另外,在一些特定節點,喜姐炸串還會聯動新品對包裝做創新,比如上文提到的櫻花風包裝袋和手提袋。運營社發現,除喜姐炸串之外,本地生活賽道的「內容營銷」早就從線上卷到了線下。很多品牌為了突出設計,提高產品顏值及分享率,不停地在奶茶杯、包裝紙、手提袋的設計上下功夫,比如喜茶的手提袋就能做到月月不重樣,甚至還有網友特地收集不同款手提袋,滿足收集喜好。最近,喜茶的新品聯名刷爆朋友圈也是同樣的思路。喜茶與奢侈品牌 FENDI 合作,用 「FENDI 黃」著色產品和包裝,在互聯網上圈了一大波“自來水”。只用花十幾塊錢,你也可以手提 FENDI。上面一系列操作,本質上其實還是提高分享率、出片率,刺激消費者分享,然后獲取公域流量,再吸引用戶到店消費......那在營銷層面,喜姐炸串是怎么做內容的呢?喜姐炸串的內容營銷主要分為三步走:第一步是聯動頭部網紅做種草,帶動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比如,在推出炸串盲盒新品時,邀請抖音粉絲超千萬的藝人@辣目洋子(后改名為@小辣李嘉琦)做新品開箱測評,吸引了 3.9 萬點贊。后來喜姐炸串還邀請辣目洋子擔任代言人,把辣目洋子歡樂、喜慶的形象與品牌進行關聯。另外在推廣新品時,@梅尼耶(3000 萬粉絲)、@米哥(粉絲 350 萬)、@唐千千(粉絲 268 萬)等抖音頭部網紅也都分別以劇情和新品測評的方式幫喜姐炸串種草。②引流至門店:靠尾部 KOC 探店引流,提供真實場景
第二步,請 KOC ( 關鍵意見消費者 ) 做探店,讓尾部網紅和素人帶著消費者逛門店,并刺激用戶主動打卡分享,實現裂變。抖音和小紅書上,喜姐炸串相關的短視頻和圖文數量頗多,小紅書帶標簽的筆記就超過 1 萬篇,抖音相關話題播放量更是達到 8.5 億次。運營社猜測,這些內容生產者中除了真實的消費者,也有品牌方邀的 KOC。這些 KOC,粉絲量相對較少,但勝在數量龐大、價格便宜,而且生產的內容真實感強,他們往往會記錄一整個消費的全流程,提供所見即所得的真實感。比如粉絲量只有 4.9 萬的小紅書博主@陳什么秋 分享了喜姐炸串的探店圖文內容,卻吸引了 1234 位用戶收藏,8204 位用戶點贊。所帶來的種草效果完全不輸頭部網紅,而且更能吸引相對理性的消費者。新榜曾提到一個觀點印證了這一點,即 1 萬個 KOC 的分享、裂變,傳播及轉化效果有時候比@李佳琦、@瘋狂小楊哥這樣的頂流主播帶貨效果更好。KOL 種草+KOC 探店更多是讓用戶感興趣,有到線下消費的欲望。有了這些流量后,喜姐炸串的變現動作主要靠直播+團購的方式吸引消費者線上購券、線下消費。運營社發現,喜姐炸串雖然有多個矩陣賬號,但沖銷量仍然靠節點營銷+直播。其中,銷量最高的直播場為去年 7 月連續三天的周年慶直播,三場直播帶貨 1326 萬元,支付訂單超 133 萬單。直播開播 20 分鐘,觀看人次就超 20 萬。68 分鐘,銷售額就超過 100 萬元,首日 GMV 超 800 萬元。熱銷的背后是「爆款+低價」的流量變現思路,比如售價 3.9 元三串的大面筋賣了 11 萬份,3.8 元兩串的年糕賣了 15 萬份。運營社認為,通過爆款吸引新用戶嘗鮮仍然是這場直播的核心目的,讓那些對品牌有些興趣但從未嘗試過的消費者通過“薅羊毛”的形式主動到線下嘗鮮,最后再做轉化和沉淀。成立僅 4 年,喜姐炸串就通過「產品即內容」的思路在餐飲賽道走紅。而且開出 2000+ 門店,年營收超 16 億元,喜姐炸串這套內容打法效果十分明顯。消費投資人、澤盛創投合伙人黃海曾發表演講,表達過一個觀點:未來,產品及內容將成為品牌構建的核心思路,通過創造內容建立起“用戶關系”,讓知道的人更喜歡,將成為未來品牌競爭的護城河。喜姐炸串靠重視的「內容」出圈,思路無疑是成功的,和用戶一起創造內容,可以有效降低營銷成本,同時也培養了一批肯安利的忠實用戶,對后期復購有益。這種做法值得很多商家參考。但喜姐炸串的出圈也伴隨著爭議,有媒體曾發文懟喜姐炸串加盟模式不靠譜,“有嫌疑”。這也是很多靠營銷出圈的品牌的通病。有新意的營銷“套路”確實能成為品牌的捷徑,幫助品牌在更短的時間獲得更快的增長速度。但在運營社看來,決定餐飲品牌能走多遠的絕不僅是營銷方法,還有生意模式、產品質量和品控。如果本身生意邏輯存在問題,好的營銷方法只會加速品牌走向滅亡。注:本文僅作為營銷案例分析,不提供任何投資加盟意見文章作者:張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運營研究社,70萬人都在關注的運營垂直媒體&服務平臺,公眾號 ID:U_quan
圖片來源: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為商業用途,如有版權問題,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135編輯器立場。
文章申明:本文章轉載自互聯網公開渠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