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當初小米手機橫空出世,徹底終結山寨機在中國的命運一般,雷軍給小米汽車最開始的希冀就只有一個: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如今,近3年之期已過,小米汽車進入明年上半年量產前最后時刻。隨著前段時間小米產業鏈閉門會議的召開,小米汽車終于在近日迎來了首度曝光。
作者 | 阿輝
來源 | 互聯網品牌官
2021年3月,小米在春季發布會正式官宣造車,進入新能源汽車戰場。彼時,52歲的雷軍喊著“愿意壓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績與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這不是個容易的決定,但是符合雷軍性格的選擇。因為,他夢想做一家偉大的公司。要知道,已過天命之年的人跟你談夢想,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因為這代表著人生最后一次奮力拼搏。他本可以帶著千億身家投資、科研、做個富貴閑人,亦或旅行、滑雪、環游世界。但都沒有,他選擇進入這個最擁擠、最兇險的全新賽道。就像當初小米手機橫空出世,徹底終結山寨機在中國的命運一般,雷軍給小米汽車最開始的希冀就只有一個: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如今,近3年之期已過,小米汽車進入明年上半年量產前最后時刻。隨著前段時間小米產業鏈閉門會議的召開,小米汽車終于在近日迎來了首度曝光。11月8日,小米北京園區舉辦合作伙伴閉門會議,會議保密級別高,內場不允許攜帶手機、電腦等任何電子設備。5天之后,隨著各種有關小米汽車的猜測紛至沓來,資深車評人韓路深夜發布長文(目前已刪除),對小米汽車信息進行首度曝光。這次曝光內容,可謂轟動級別。首先,在名稱上該款車就使用了Xiaomi品牌,名為“小米汽車”,由小米自建工廠制造,車尾標“北京小米”。同時,小米汽車定位為C級豪華轎跑,性能配置直接拉滿,用爆料者的評價就是“小米第一款車的確ALL IN了”。甚至在小米汽車車下功夫上可以算是“溢出性”,因為在之前就已經有爆料包括電機、大壓鑄、電池包等等,大部分硬件均由小米自研。總之一句話,小米性能配置滿滿的傳統藝能,在汽車上也沒有落下。此外,小米汽車外觀顏值同樣驚艷,線條流暢,在無法透露具體外觀的情況下,最適合與之相提并論的就是保時捷Taycan了。作為保時捷首款純電動跑車,Taycan車身線條流暢且富有張力,充滿運動氣息,起步價高達89.8萬元。而與之外觀相似、配置同樣拉滿的小米汽車,價格大概在30-40萬之間,其中高配版將近40萬。▲ 小米汽車渲染圖/圖源:微博@拉面師傅Design
外觀對標保時捷,配置拉滿、價格腰斬,小米這是要把豪華轎跑的價格打下來!最后的重頭戲,自然是小米汽車所搭載的澎湃OS,作為小米新戰略“人車家全生態”的最后一塊拼圖,搭載澎湃OS的小米汽車將標志著小米正式進入新時代。韓路還爆料稱,小米近期還會在生態上有大動作,屆時小米汽車將成為汽車相關智能生態的標桿。對很多人來說,看到這樣的爆料或許會有一個想法:太貴了!確實,無論是相比多數人承擔得起的10-20萬元價位,還是米粉開玩笑的9.9萬元交個朋友,高達三四十萬的售價顯得明顯貴了許多。難道小米汽車不再注重性價比了嗎?恰恰相反,小米汽車不僅在堅持性價比,甚至比小米手機更加專注。2018 年,雷軍在一封小米內部信中寫道:小米硬件綜合總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 5%。2023年,雷軍將“5%利潤”的做法帶到了小米汽車,甚至更進一步,將5%壓縮至1%。雷軍希望小米汽車硬件總利潤維持在1%,最終通過汽車的軟件生態實現盈利。至于通過軟件生態盈利的路子能否走通,暫且我們還無法預知,但無論是小米在家居生態中的優勢、還是爆料中“小米生態還有大動作,小米汽車將成為汽車相關智能生態的標桿”,都值得我們去等待,小米汽車最終會有怎樣的大招。但總的來說,小米汽車依舊在堅持性價比,只不過很多人對“性價比”這個詞產生了誤解。真正的性價比是在同等高配置下,價格更便宜;或者同等低價下,配置更加齊全。就像當年的小米1代,價格1999元。其實這個價格放在當時一點也不便宜,因為那個時代很多人用的還是幾百塊的手機,而小米1代只不過是把別人三四千塊錢手機上的配置,賣到了1999元。所以相比同價位,小米1代配置拉滿;相比同配置,小米1代又顯得極其便宜。但我們知道,汽車作為一個重資產行業,并非一個簡單的所謂“性價比”就能走通的。這就不得不提到雷軍在創業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特點:順勢而為。無論是最初造手機、還是后來進入智能家居領域,小米從來都不是最早的一批,但重要的是,小米總是在最恰當的時候,以最合適的姿態入局。小米手機面世,順的是智能機浪潮的勢;入局智能家居,順的是智能生態的勢;如今選擇造車,順的則是新能源汽車的勢。很多人評價小米造車,都說小米入局太晚了。但其實換個角度,這也意味著整個行業初期許多的坑小米都可以避免。反倒是度過最初的開荒期,小米汽車或許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發展。2020年,國家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其中提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將達到20%左右。事實上,早在2022年,新能源汽車年的市場滲透率便達到了27.62%,狂奔的中國電動車市場已經提前交了答卷。這意味著,小米造車的勢來了。雷軍所賭的,不僅是自己人生所有積累的戰績與聲譽,更是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未來。而從今天的市場狀況來看,雷軍賭對了。接下來,就看小米汽車該如何在這個競爭最激烈的市場殺出重圍。
文章作者:阿輝。公眾號:互聯網品牌官。
圖片來源: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135編輯器立場。
文章申明:本文章轉載自互聯網公開渠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