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案例 | 支付寶愛心捐贈:你不知道的“行動刺激法”
今天分享一個可以改變消費者行為的方法:行動刺激法。這種方法對于提升用戶粘性和忠誠度比較有效果。但這種方法可能和我們傳統的認知不太一樣。
今天分享一個可以改變消費者行為的方法:行動刺激法。這種方法對于提升用戶粘性和忠誠度比較有效果。但這種方法可能和我們傳統的認知不太一樣。
我們先分享一個支付寶的案例,然后做出一個思考,來優化支付寶的案例。從支付寶的案例,然后再來了解下這種營銷策略到底是怎樣運用的。
先分享一個支付寶愛心捐贈的案例。但這個案例其實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
這個是支付寶的愛心捐贈功能。上面有很多愛心項目,用戶可以捐自定義金額的錢給愛心項目。同時也提供月捐,每月自動從銀行卡上扣除相應的錢。
從頁面上的內容可以看到,刺激用戶捐贈的方法,支付寶使用了傳統的方法,即從理性層面和感性層面刺激用戶進行捐贈。即擺事實數據,捐贈項目進度;擺孩子們的照片,讓人產生幫助孩子的感覺。
一個思考,支付寶的案例有沒有改進空間?怎么提升用戶的捐贈額度?
具體改進方案如下:
首先,支付寶的捐贈,根據捐款額度不同,會有等級的不同,所以選擇愛心達人級別及以上的用戶作為提升捐款額度的目標用戶。因為這類用戶有一定物質基礎;
其次,選擇某個兒童需要捐贈的教育類慈善項目,作為待提高捐贈額度的項目;
最后,策劃活動,有點類似UGC。告知用戶,我們要為這個慈善項目籌集更多款項。由用戶為這個項目制作捐款宣傳頁。用戶可以自行編輯文案,上傳山區兒童照片等。同時用戶可以填寫該宣傳頁預估帶來的捐贈額度。制作完成后,用戶可以直接在這個宣傳頁上自己捐款,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等,要求朋友捐款。
最后這步中,通過用戶的主動參與,而預估捐贈額度類似于讓用戶做出的主動承諾。這些都有助于提升用戶的捐贈額度。
行動刺激法的實際方法是怎樣的?如何運用?
從支付寶的優化案例可以看出,并沒有直接使用理性或者感性的信息來刺激用戶。而是讓用戶主動參與,讓用戶自行制作捐贈宣傳頁。
那么行動刺激法到底是怎樣的的?這個方法來源于心理學。來通過一個例子和一個實驗了解一下。
一個例子
你正在路上開車,有輛車突然超車到你前方。你會怎么想?你是什么感覺?你會怎么做?
這個案例是說明。人在完成某個行為前,存在三樣東西:思維、感覺、行動。他們往往是一體的,即當超你的車是輛跑車,而你的想法是,敢在我面前秀車技,那么你就會產生憤怒的感覺,從而你就會產生一腳油門行動。如果說你的想法是,他家里可能會有急事,那么你后續的憤怒感覺和一腳油門的行動都不會產生。
而傳統的營銷方法是怎樣的?從理性層面改變人的想法,或者從感性層面改變人的感覺。這都會影響人的最終行為。
而今天分享的方法,恰恰相反,是先改變人的行動,因為人的思維,感覺,行動是一體的。一個改變,剩下兩個都會改變。所以改變人的行動,會讓人的思維和感覺自動發生改變。
一個實驗
這個試驗是心理學家專門設計的一個實驗,而實驗的最終結果恰好是上文支付寶案例的優化方法。
人員被分為4組,目的是提升這些人的慈善捐款額度。
A組:收到了理性的信息,即現在山區兒童的事實現狀和數據;
B組:收到了感性的信息,一些山區兒童的笑臉,以及一些配樂;
C組:被要求設計一個針對慈善捐款項目的廣告方案;
D組:做完全不相關的事情,被要求去玩一些拼圖游戲。
A組的目的是從思維方面改變人的行為;B組是從感覺方面著手;C組是從行動方面著手;D組是參照組。最終結果是C組捐款額度最高。之所以C組更高。
我覺得原因可以總結為如下幾點:
C組的人有參與感;
C組的人先行動,通過行動影響了思維和感覺,從而提升了捐款額度;
C組的人有自主感,而非被強迫去做某事。
所以,我們把行動刺激的這種營銷方法提煉總結成一個“套路”:
設定需要改變的消費者行為后
然后讓消費者主動參與進來,設計一些消費者可以為企業做的事情
那么就會自動完成消費者行為的改變。
重要的事,再重復一次:
設計有參與感的活動,讓消費者先付出行動。從而改變行為。
總結:
傳統營銷渠道是單向的,電視媒體,線下廣告牌等等。企業只可以向用戶傳遞信息。但現在互聯網環境下的營銷渠道是雙向的,用戶可以向企業傳遞信息。所以,營銷方法如果改變為,讓用戶參與,讓用戶為企業做些什么。而不是企業要為用戶做些什么。這樣將會有更好的效果。
立即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