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規劃放飛青春夢想
六分靠考試,四分靠志愿
伴隨高考改革,一面是考生自我認知不夠,往往在填報志愿時由家長做主;另一面是,考生未來選擇考試科目的自主性、自由度逐漸增大。如今職業規劃教育對考生發現自身個性特長、進行職業選擇的意義不言而喻。
人一生所獲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很大程度取決于能否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而我們的教育通常是用12年來抓分數,用1天的報考時間來選擇人生。”長春市實驗中學校長遲學為說,“學校和家長要幫助孩子喚醒潛能,根據孩子的性格稟賦找到職業傾向。高考后‘臨時抱佛腳’,只會使孩子上大學之后對專業不了解,對職業不喜歡。”
“六分靠考試,四分靠志愿。”因不少家庭都在填報高招志愿時迷茫、猶豫,所以如今在北京、廣州等大城市,“參謀志愿”干脆成為一種生意,每到高考季節,大大小小的參謀公司便活躍起來,而在一些中小城市,依靠親友參謀填志愿的現象依然普遍存在。許多中學負責人坦言,其實并非是他們不愿開設職業規劃課,只是在高考“指揮棒”下,設置類似課程心有余而力不足。職業生涯規劃離課堂確實還有距離。一方面生涯教育研究教材、軟件和教學資源庫等體系目前不健全,另一方面即便對已開設相關課程的學校來說,課程理論指導與實踐體驗環節的銜接也不“順暢”。
筆者以為,人生規劃需趁早,國外通常會在小學、初中和高中學習過程中不斷確定、體驗和修正目標。相形之下,我國對中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幾乎還是“一張白紙”。當下普通高中的辦學質量和效能如何從服務于高考轉向服務于學生的發展,是教育界亟待破解的難題。高中階段不能再以‘考上大學’這個單一目標來引導學生,除應試外,高中生需要知曉職業生涯的概念,通過一系列的職業體驗了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因為高中三年是中學生成長的關鍵期,一方面各方應盡早引領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另一方面社會要大力弘揚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改變教育者、家長和學生的觀念,讓更多年輕人更早認識自我、認識職業、認識社會,放飛他們的青春夢想。
立即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