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也能拖出創造力?是的!
意識它是有限的、線性的、按步就班的,而潛意識是無限的、多元的、發散的。所以,如果你想要工作更有創造力,那就開啟你潛意識的“后臺運行”模式吧!
最近在我所接的個案中,只要是關于工作方面的困擾,基本上都會涉及到一個現象:拖延。
大部分的人都覺得拖延不是一個好習慣,特別是在這個鼓吹“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的世界,做事情有所拖延好像就會被吃掉似的。
如果你問我做事情有沒有拖延的現象,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想這個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不拖延的人是找不到的,幾乎每個人都會在某些事情上有所拖延。
今天在這里想要談的事情不是關于拖延形成的原因,也不是關于拖延如何解決。而是探討一個現象:拖延也能拖出創造力。
這一現象有悖于我們平常的認知,一般人都認為拖延是壞習慣,將欲除之而后快。拖延是如何拖出創造力的呢?
我舉一個自己的例子,那是好幾年前當我在準備二級心理咨詢師論文的時候。
其實,當時我有一個月的時間來準備這個論文??墒敲看萎斘颐鎸χ娔X準備寫時,要么是感覺有點排斥,要么是不知該從何寫起。所以,每次當我準備做時,很快地我又會放下這件事情去做別的。
就這樣,我一直拖到截止日期前的最后一個周末,我才花了一天的時間把它寫完。那一天我感覺思路非常清晰和流暢,寫得也很順利。有句古語說“下筆如有神”,我想我當時就是這種狀態。
原本拖了一個月的事情,就這樣在一天之內搞定了。當論文交上去后,經過老師的初審稍做修改之后,論文很順利地就通過了。
在上面所舉的例子中,第一部分大家都是很熟悉的,當你準備去做一件事情時要么感到排斥,要么感到茫然,所以一直拖著。
不同的地方在第二部分,大部分的人在拖延到最后不得不做時,是急急忙忙,加班加點把它做完的。而且所做事情的質量也不高,很容易出錯。而我卻思路非常清晰和流暢,事情進展順利。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在哪里呢?
區別就在于:我們兩個人所開啟的大腦運行模式不同。
此話怎講?
我打個比方,大家的電腦上都安裝了很多的軟件,如:殺毒軟件,當你點擊關閉時,會跳出一個框,提示說:是“退出運行”還是“后臺運行”。
很明顯,大部分的人在遇到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時,是選擇了“退出運行”,而我是選擇了“后臺運行”模式。
這里我所說的“后臺運行”模式指的是,在意識層面先不去處理這件事情,而是讓我們的潛意識去處理它。
在我準備寫二級論文的一個月里,雖然我沒有真正地下筆寫,但因為我心里一直裝著它,所以,在我空閑時會不自主地去構思應該如何寫。
有時,在不經意間,例如當我在洗澡時,會有一個靈感突然從我的腦中冒出來。這些都是我的潛意識在處理這件事情的證據。
所以,在我寫論文的那天,我所做的實際上是在收割之前的成果。
而大部分的人是處在“關閉運行”的模式中,所以,當任務快到截止期限才去做時,實際他是從頭再來的。所以,就會造成急急忙忙、加班加點的現象。
接下來,有人會問,該如何開啟這“后臺運行”模式呢?
其實,不管你開啟不開啟,它都是在運行的。區別就在于你的心里有沒有這件事情。當你的心里裝著它時,就等于給潛意識的運行指定了一個方向,潛意識就會在適合的時間自動地去處理這件事情。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這樣的方法適合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和需要發揮創造力的任務。如果是一些比較機械性的、重復性的工作不太適合這個方法。
具體的,該怎么操作呢?其實很簡單,可分為五個步驟:
1?接受任務
2、設定任務的最遲收割日期
3? 開啟“后臺運行”模式
4?收集靈感
5?執行
在開啟“后臺運行”模式后,在最遲收割期前有個緩沖期,或者叫醞釀期里,我們可做些什么呢?
諸如:
我的體驗是:如果是在帶有壓力的情況去做這樣的工作時,那時我們的意識的注意范圍是狹窄的,所以經常會錯過很多有用的信息。而在較放松的狀態下,反而會有更多的收獲。
如果一個人只專注在一個領域里,那么那個人的思維就會有局限。而我們到另外一個領域去看看時,可以拓展我們的思維,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例如,我這篇文章的靈感就是在我閱讀與心理學無關的領域的文章時所碰撞出來的結果。
最后,我想說的是:
一、如果你是因為不喜歡現在的工作,而造成的拖延,這一招是行不通的。最好的選擇是換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二、創造力是經過長期積累之后的自然結果,如果你的積累不夠,那還是老老實實地去積累吧!
意識它是有限的、線性的、按步就班的,而潛意識是無限的、多元的、發散的。所以,如果你想要工作更有創造力,那就開啟你潛意識的“后臺運行”模式吧!
立即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