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宇宙哲學之思;到“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那古老而纏綿的月光美人圖。月亮寄托了人們古老而悠長的情感。
今天想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中秋節的由來及風俗。
在二十四節氣“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而來。
在傳統文化中,中秋節慶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
中秋
祭
月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祭月賞月,托月追思,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愿。
祭月作為中秋節重要的祭禮之一,從古代延續至今,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同時也成為現代人渴望團聚、寄托對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態。
賞
桂
桂花,算的上是中秋必有的存在。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花香,再飲上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向一年的美好生活致敬,向未來的生活祈愿祝福。
吃
餅
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餅象征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中秋節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今天中秋節的由來與習俗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啦!
文章雖然結束了,但是故事不會結束,習俗風情也不會結束,希望在這么美好的節日里,你的身邊始終有愛你的人陪伴。
END
排版:135編輯器
文章:135AI寫作,使用請替換
圖片:135攝影圖(ID:62523),使用請替換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01、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02、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
03、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
04、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