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6年10月,主力紅軍征戰萬里勝利會師,功績震爍神州,紅星照耀中國。這群衣衫襤褸的斗士傳奇般的遠征,以其執著、勇毅,為黑暗的世界點燃了一盞明燈,為中華民族開啟了一條復興之路。
每年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我國于1999年修訂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國慶節與相鄰的周六、日組合為7天的國慶長假,被稱之為“國慶黃金周”。
國慶節是每個國家的重要節日,但名稱有所不同。許多國家叫“國慶節”或“國慶日”,還有一些國家叫“獨立日”或“獨立節”。
不朽精神,激勵接續奮斗。迎著噴薄而出的朝陽,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帶領中華民族在新的長征路上闊步前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并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每逢國慶,去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是無數人心中的夢想。因此,利用國慶長假去北京游玩的人們,通常會趕早來到天安門廣場看國旗班的軍人升旗,以表達對祖國的無比熱愛。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園聯歡活動等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進行群眾游行。1984年,國慶35周年,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游行。
每年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我國于1999年修訂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國慶節與相鄰的周六、日組合為7天的國慶長假,被稱之為“國慶黃金周”。
長征的勝利,宣傳了黨的主張,播撒了革命火種,鍛造了革命力量。實現了中國革命從挫折走向勝利的重大轉折,譜寫了我們黨、軍隊和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壯麗篇章。
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征,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并且變得尤為重要。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
紅軍長征,作為中國革命史上偉大、壯觀、神奇的一頁,翻開歷史的書頁,回顧這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會寧會師……
國慶來臨之際,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現將2022年國慶放假事項通知如下:
10月1至7日放假調休,共7天。10月8日上班,10月9日上班。
各部門接通知后,妥善安排好值班工作,并將各部門值班表于2022年9月30日下午17;00以前報公司辦公室。
各部門要加強對值班人員的管理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國慶都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同時舉行閱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