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七月十五
中元節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在農歷的七月十五日,部分也有在七月十四日過,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孫,所以需要祭祖。這種祭祖行為是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傳統倫理的一種體現,是一種感德祖先文化傳統。
中元節施祭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谷豐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著秋收稻谷豐登。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中元節放河燈,據說是從上元節(元宵節)的張燈習俗演變而來。
《中元作》
唐·李商隱
絳節飄飖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
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賞析:本詩表現了一段純潔而凄婉的愛情故事。浪漫的七夕剛過,李義山輾轉得見少年時的夢中情人,其人雖在,卻已經猶如人仙殊途,物是人
END
圖片:135攝影圖(ID:60007),使用請替換
文字:135AI寫作,使用請替換
排版:來源于135編輯器樣式
135編輯器
微信:editor135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