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時代以斗柄指向確定季節交替,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系,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為確定季節的標準稱為斗建,當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方位時為立秋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于三百多年前訂立的“定氣法”。
立秋,意味著降雨、風暴、濕度等,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下降或減少。季節轉換,南方地區的降雨量、風暴、干濕度等變化明顯;北方地區,這些變化不明顯,變化明顯的是氣溫。進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
秋的含義,有莊稼快成熟的意思。立秋并不代表氣溫就此下降,因太陽所帶來的熱力未減弱。立秋的后至處暑節氣這段時間仍有持續高溫,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氣后。秋季的氣候分為兩個階段,初秋“悶熱”,仲秋后趨向“干燥”、“涼爽”氣候特征。
排版 | 135編輯器
文案 | 135AI寫作,使用請替換
圖片 | 135攝影圖(ID:59394),使用請替換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