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以熱逼寒、冬病夏治"的黃金期——三伏天正式登場。比起盲目喝涼茶、吹空調,懂得用中醫智慧順時調養,才能讓身體在炎炎夏日完成"排寒祛濕+固本培元"的雙重升級。
慢性咳嗽、過敏性鼻炎:貼大椎穴、肺俞穴
女性宮寒痛經、老寒腿:貼關元穴、足三里
小兒反復感冒、脾胃虛寒:貼脾俞穴
慢性支氣管炎、類風濕關節炎、慢性胃炎等,趁伏天陽氣足時"以熱引熱",化解體內伏寒。
長期疲勞、易感冒、睡眠差者,通過貼敷激發經絡氣血,提升免疫力。
濕熱體質(口苦口臭、愛長痘、舌苔黃厚):貼敷易加重體內濕熱,引發上火或皮膚紅腫
皮膚敏感者:膠布過敏、瘢痕體質需謹慎,可先做局部皮膚測試
急性病發作期(如發燒、急性腸胃炎):應先治療急癥,避免干擾身體自我調節
起床后先喝200ml溫水(37℃最佳,可加1片檸檬),喚醒腸道。靠墻站立做靠墻山式:后腦勺、肩胛骨、臀部貼墻,雙手舉過頭頂拉伸5分鐘,疏通膀胱經,提升一整天精神氣。
午餐用1/3雜糧+1/3蛋白質+1/3蔬菜搭配,健脾又抗餓。飯后30分鐘午睡,用薄毛巾蓋住腹部,側臥屈膝(減輕心臟壓力),即使睡不著閉目養神,也能達到"午間養心,下午不困"的效果。
睡前用40℃溫水泡腳15分鐘(可加5g艾葉),重點泡到腳背發熱,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擦干后坐床上揉腹,右手順時針繞肚臍揉36圈,左手逆時針揉36圈,幫助腸道蠕動。
成人每次4-6小時,兒童2-3小時,出現灼熱感及時取下
暑熱易擾心,每天寫3件開心小事,或聽宮調音樂(如《紫竹調》)寧心安神
體質調理非一日之功,伏天堅持30天,秋冬你會明顯感覺"抗寒能力"up!
三伏天是身體與自然對話的最佳時機,不必追求復雜儀式,只需根據體質選對方法,把貼敷、飲食、按摩融進日常。愿你在這個炎炎夏日,借中醫智慧打通身體"排寒通道",養出自帶溫暖的抗凍體質
排版 | 135編輯器
圖片 | 135攝影圖ID:62863 ID:59046
文字 | 135AI寫作
頭圖 | 筆格設計ID:24045 ID:763303
文字僅做模版占位展示,購買后請自行替換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