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健康最忠實的“晴雨表”,每一次數值的起伏,都在訴說著身體的秘密。無論是高血壓患者日常的健康管理,還是普通人對心血管健康的未雨綢繆,家庭血壓監測都是守護生命防線的關鍵一環。今天,就跟著這份超實用指南,解鎖家庭血壓監測的正確姿勢,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推薦,優先選擇經過國際標準(ESH、AHA)認證的電子血壓計,下面為您簡要介紹:
操作簡便,一鍵測量,部分帶語音播報。采用示波法測量,抗干擾能力強,能測平均壓。測肱動脈血壓,與水銀血壓計測量位置相同,穩定性好,適合老人、心率不齊及糖尿病患者。
小巧便攜,適合衣物厚重時使用。但測量腕動脈壓力,對中老年人、血液粘稠等特殊人群,測量值與臂式相比偏差超10mmHg,結果僅供參考。
曾是醫療主導,測量精度高,靠聽診器聽肱動脈搏動確定血壓。但操作要求高,易出錯,不便攜帶,還有水銀泄露風險,國家已逐步限制使用。綜合考量,家庭血壓監測優先選臂式全自動示波法電子血壓計,兼顧準確與便捷。
很多人覺得量血壓就是綁上袖帶按個鍵,其實里面藏著不少學問!掌握這幾個關鍵步驟,測量結果更靠譜:
凡是通過社交平臺添加微信,讓你下載APP或者點擊鏈接進行S單的,都是詐騙。
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雙腳平放地面,上臂與心臟保持同一水平(可將手臂放在桌上,肘部下方墊個軟墊)。
袖帶應綁在裸露的上臂,下緣距肘窩2-3厘米,松緊以能插入1-2根手指為宜。
每次測量至少2次,間隔1-2分鐘,取平均值;若兩次測量差值超過10mmHg,應測量第3次,取后兩次的平均值。
測量時不要說話、憋尿或蹺二郎腿,否則可能讓血壓“虛高”哦!
血壓測量后隨手一扔可不行!學會記錄和分析數據,才能發現血壓變化的規律。
建議準備一個專用筆記本或使用手機健康類APP,記錄測量日期、時間、收縮壓(高壓)、舒張壓(低壓)、心率,以及測量時的狀態(如是否服藥、情緒如何)。
一般來說,家庭血壓監測的目標值是<135/85mmHg。如果發現血壓連續幾天高于目標值,或波動較大(比如早晚血壓差值超過20mmHg),就要提高警惕了!
老年人、糖尿病或腎病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可能有所不同,具體需遵醫囑調整。
每周至少測量1天血壓,早晚各1次;血壓不穩定或剛調整治療方案時,每天早晚各測1次,連續7天。
家庭血壓監測不僅是記錄數據,更是發現健康隱患的“預警器”。出現以下情況,一定要及時聯系醫生或藥師:
收縮壓≥180mmHg和(或)舒張壓≥110mmHg,伴頭痛、胸悶、視力模糊等癥狀。
收縮壓<90mmHg或舒張壓<60mmHg,出現頭暈、乏力、眼前發黑等不適。
服用降壓藥后出現嚴重頭暈、干咳、下肢水腫等不良反應。
排版:135編輯器 素材:135編輯器
文字:135AI寫作僅作占位,請自行替換
圖片:來源135攝影圖
(ID:81530)、(ID:81523)、(ID:63645)
使用請替換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