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防/災/減/災/日
筑牢安全防線
守護生命財產
5.12
防災減災
守護家園
全國防災減災日的核心目的是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提高公眾的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通過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教育活動,我們可以讓更多的群眾了解災害的成因、特點以及防范措施,從而在災害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動,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震時逃生,震后自救
地震發生時的應對
地震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大的自然災害,當地震發生時,我們只有掌握正確的應對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如果身處室內,應迅速躲避到堅固的家具下或墻角,避免靠近玻璃窗和外墻。因為玻璃在地震中容易破碎,外墻則可能因建筑物晃動而坍塌,靠近這些地方會增加受傷的風險。在室外時,要遠離建筑物、廣告牌等危險物,選擇開闊地帶躲避。這些物體在地震中可能會倒塌,對人員造成傷害。
如何自救與互救
如果不幸被埋壓,要保持冷靜,保存體力,盡量尋找水源和食物,發出求救信號。保持冷靜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恐慌會消耗大量的體力,而體力是我們在被困環境中生存的關鍵。尋找水源和食物可以維持我們的生命體征,延長生存時間。同時,要盡量發出求救信號,如敲擊物體、呼救等,以便讓救援人員能夠及時發現我們的位置。
高處避險,安全轉移
山洪暴發時的應對
在山區突然遭遇山洪襲擊時,要沉著冷靜,以最快的速度撤離。脫離現場時,應該選擇就近安全的路線沿山坡橫向跑開,千萬不要順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山洪流速急,漲得快,不要輕易游水轉移,以防止被山洪沖走,還要注意防止山體滑坡、滾石、泥石流的傷害。
被困應該如何應對
如果被洪水圍困于基礎較牢固的高崗、臺地或堅固的住宅樓房時,應耐心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漲陡落的洪水消退。如措手不及,被洪水圍困于低洼處的溪岸、土坎或木結構的住房里,情況危急時,有通信條件的,可利用通訊工具向當地政府和防汛部門報告受困情況,尋求救援;無通信條件的,可來回揮動顏色鮮艷的衣物以呼救,讓救援人員更容易發現。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利用船只、木排、門板、木床等漂流物,在水上轉移
火海逃生,冷靜應對
火災發生時的應對
火災發生時,要迅速撥打火警電話,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前行,尋找安全出口逃生。濕毛巾可以過濾掉一部分煙霧和有害氣體,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低姿前行則可以避免吸入過多的煙霧,因為煙霧會向上飄散,低處的空氣相對較為清潔。如果逃生通道被火勢封鎖,要退回室內,關閉門窗,用濕布塞住門縫,向外發出求救信號。
火災后的注意事項
火災后,要注意防范余火復燃和建筑物坍塌等次生災害。余火可能會再次引發火災,因此,要對火災現場進行徹底的檢查,確保所有的火源都被撲滅。同時,火災可能會使建筑物的結構受到破壞,存在坍塌的風險,因此,要避免靠近受損的建筑物,等待專業人員對建筑物的安全性進行評估。
提前防范,安全避險
臺風來臨前的準備
臺風來臨前,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如加固門窗、清理陽臺雜物等。加固門窗可以防止強風將門窗吹開或吹壞,進入室內造成危險;清理陽臺雜物則可以避免雜物被風吹落,對樓下行人和車輛造成傷害。提前儲備好食物、水和應急藥品,確保在臺風期間的基本生活需求。臺風可能會導致交通中斷、商店停業等情況,因此,提前儲備好生活必需品是非常重要的。
臺風期間的注意事項
在臺風期間,盡量避免外出,如果必須外出,要注意防范強風和暴雨帶來的危險。強風可能會吹倒樹木、廣告牌等物體,暴雨可能會引發洪水、泥石流等災害,因此,外出時要遠離這些危險區域。要遠離廣告牌、樹木等可能被吹倒的物體,確保自身安全。同時,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規則,避免發生交通事故。
文字|來源135AI寫作,使用請務必替換
圖片|來源135攝影圖(ID:58312)
頭圖|135編輯器+筆格設計:763019
排版|135編輯器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