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至,且沏一杯明前茶,敬時光未老。
雨生百谷,潤物無聲。春暮之時,萬物逢長。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
“三月中,自雨水后,
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
此時,雨水豐沛,百谷生長,故稱“谷雨”。
谷雨是春天的尾聲,卻無哀傷之意。它像一位慈母,用雨水哺育萬物,而后悄然退場。李商隱寫:“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谷雨的雨,既滋養當下,也隱喻著生命中的“恰逢其時”——不早不晚,剛好夠一株秧苗扎根,夠一朵牡丹盛開。
“谷雨祭倉頡,文光照千秋。”相傳倉頡造字驚天地,黃帝賜下谷雨。此后,谷雨祭祀成俗。在陜西白水,廟會熱鬧非凡。巡游隊伍抬著莊嚴的倉頡像,鑼鼓聲中,百姓虔誠叩拜,祈愿文運昌盛、五谷豐登。孩子們身著傳統服飾,在人群中感受文化的熏陶,傳承的種子就此種下。
“谷雨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雨后大地清新芬芳,人們走出家門,漫步鄉間、山林。一家人牽手賞花,好友結伴聽鳥,孩童嬉戲奔跑,大人談天說地。漫步間,身心舒展,春困消散,健康活力在春日肆意生長。
“小小谷雨貼,驅邪保平安。”谷雨時,人們巧手剪出怒目圓睜的朱砂天師、形態各異的毒蟲,配上民謠。色彩明艷的剪紙張貼在門窗,全家齊動手,大人們講述寓意,在溫馨互動中,古俗代代相傳,護佑家人平安。
“谷雨前后,種瓜點豆。”此時,中原大地正值春耕高潮。北方小麥拔節,南方秧苗初插,茶農則忙著采摘“谷雨茶”——傳說這天的茶葉清火明目,是春茶的謝幕之作。
而在江南,谷雨還被稱為“牡丹候”。歐陽修曾寫:“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谷雨賞牡丹,是古人送春的浪漫儀式。
谷雨,春季最后一個節氣,源自"雨生百谷"之說。《群芳譜》記載:"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0°,正值農歷三月中旬。古人觀天象而定農時,發現此時降水明顯增多,恰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最佳時節。
【模板說明】
頭圖貼紙:135攝影圖(id:58051)+135貼紙
+本人繪制(付費可商用)
圖片來源:135攝影圖(id:58051)
文字:135AI寫作(僅做占位展示,使用時請替換)
排版:135編輯器
雨生百谷
萬物生長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