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黨建引領聚合力
三產融合開新局
鄉村振興生態產業融合研討會紀實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一場匯聚智慧、凝聚共識的盛會隆重召開。由省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與地方黨委組織部門聯合主辦的"鄉村振興生態產業融合研討會"在風景如畫的鄉村振興示范園區成功舉辦。
開幕式上,省級組織部門負責同志深刻指出:"基層黨組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定海神針'。近年來,我們創新實施'紅色領航'工程,在全省范圍內建立了覆蓋縣鄉村三級的黨建示范網絡,培育了數以萬計的'三農'工作骨干,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地方黨委負責同志分享了基層黨建的創新實踐:我們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組織形式,在全市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黨建體系。特別是在特色產業發展中,黨員示范戶的帶動效應顯著,形成了一個支部帶動一個產業,一名黨員帶領一群群眾的良好局面。
中國農業科學院專家在主旨演講中指出,我國農業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的問題依然突出。數據顯示,當前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僅為65%,與發達國家90%的水平存在顯著差距。專家建議,以工業化思維發展農業,推動“種植—加工—銷售—服務”全鏈條升級。
某農業龍頭企業董事長分享了實踐成果,企業在某縣打造的稻米全產業鏈園區,集成種植、加工、研學、電商等業態,開發米酒、米糕等高附加值產品20余種,帶動當地稻米價格從每斤2元提升至8元,綜合產值突破5億元。“過去農民賣稻谷,現在賣品牌、賣體驗,產業鏈延伸讓‘土特產’變身‘金名片’。”該董事長說。
2023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已達5000億元,某省推出“中央廚房進農村”計劃,建設縣域預制菜產業園12個,帶動農產品本地轉化率提升至60%;
針對老齡化、亞健康人群需求,開發富硒大米、益生菌果蔬汁等產品,某企業研發的“降糖型雜糧餅干”已獲得國家功能食品認證,終端售價達普通產品5倍;
國家鄉村振興局最新文件明確,對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給予最高30%的固定資產投資補貼,并優先保障用地指標。
在政企對話環節,某科技企業展示了“AI智慧農場”系統:通過物聯網監測墑情、蟲情,實現節水40%、增產30%。“科技下鄉不能‘紙上談兵’,要讓農民用得起、用得好。”企業技術負責人強調。
金融領域代表透露,省級鄉村振興基金已累計投放貸款180億元,重點支持冷鏈物流、數字農業等項目。某商業銀行創新推出“鄉村振興貸”,為新型經營主體提供低息貸款,緩解融資難題。
某科研團隊開發的“農事通”APP,基于氣象衛星數據和歷史種植模型,可為農戶提供精準播種、施肥建議,試用區域畝均增產15%;
在萬畝小麥種植基地,30臺無人機組網協作,3天完成全域植保作業,農藥使用量減少25%;
通過3D建模構建虛擬農場,管理者可在云端模擬不同種植方案效果,某企業借助該技術將新品種試錯成本降低70%。
【模板說明】
文字|135AI寫作生成,僅做占位,使用請務必替換
圖片來源|135攝影圖
ID:51738
頭圖|本人原創繪制
排版|135編輯器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