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
于每年公歷12月21-23日交節
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亞歲等
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
既是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傳統祭祖節日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于每年公歷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致,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太陽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這天,太陽雖低、白晝雖短,溫度并不是最低。
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中國古代一些文學作品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陽直射點往北回返,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白晝逐日增長,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冬至過后,中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和“數九寒天”了。所謂“數九”,即是從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一些地方說法是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數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此時寒氣已盡。
在時年八節當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亞于立春歲節。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圓”。
冬至后的“三九天”,天氣寒冷,請及時增添衣服,注意保暖。養生要調節體內平衡、順應自然。因此要注意躲避寒冷、適當運動、多多休息、心情平穩,養護自身內剛剛生發的弱小陽氣,使其利于以后的生長繁盛。
文字:摘抄百度百科/僅做展位,使用請替換
貼紙+排版:筆格設計、135編輯器
圖片:來源135攝影圖/ID:59538、ID:59960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