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LIDONG
冬
有冬要來有雪入懷
愿你冬日暖陽常伴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九個節氣
冬季的起始,于每年公歷11月7-8日之間交節
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立冬意味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狀態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為冬三月之始。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立冬,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草木凋零、蟄蟲休眠。如《孝經緯》曰:“斗指乾,為立冬,冬者,終也,萬物皆收藏也。”
在南方初冬時節一般不會很冷,隨著時間推移,在冬至后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逐漸下降。立冬后北方大部地區將出現雨雪降溫天氣,東北和西北地區,這個時候已經是大雪紛飛的景象。
《立冬》唐·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元代文人吳澄編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將一年二十四節氣分成“七十二候”,每個節氣分成三候。立冬三候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意思是,此時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冬季起居,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既易感冒又耗陽氣。運動方面,應以靜態運動為主,可以在向陽的地方,在晨光下鍛煉,以感到舒適愉悅為好。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冬季節是人體最舒適、消化吸收功能最好的時候。按天人相應的中醫養生原則,秋冬季節正是適時進補,吸收營養物質,補充機體消耗的最好季節。飲食方面,應注意少食生冷,多食一些溫潤厚重的食品。
中醫學認為應少食咸,多吃點苦味的食物。正如《四時調攝箋》里所說:“冬月腎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養心。”
文字:摘抄百度百科/僅做展位,使用請替換
貼紙+排版:筆格設計、135編輯器
圖片:來源135攝影圖/ID:59532、ID:59538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