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已數日,聞蛙初此時。
能如喜風月,不必問官私。
節氣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斗指甲,太陽到達黃經345°,于公歷3月5-6日交節。驚蟄反映著自然界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萌發、生長的狀態。
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自然節令的反映。
驚蟄是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之一,這時候空氣溫度會升高,但由于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晝夜溫差較大,往往早晚寒涼,中午溫度升高。因此,人們需要根據氣溫變化及時添加或減少衣物,以免感冒。
驚蟄時節,萬物復蘇,各種有害的昆蟲也開始活躍起來,可能會對農作物造成危害。因此,農民需要更加注意農作物的防護管理,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病蟲害的發生。
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雷雨出現頻率增加。這是由于大地濕度逐漸增高,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濕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此時,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都可聽到春雷初鳴,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
這意味著桃花開始綻放。在驚蟄時節,氣溫逐漸升高,春天的氣息越來越濃厚,桃花作為春天的代表花卉之一,開始綻放,給人們帶來喜慶和吉祥。
倉庚是指黃鸝鳥。在驚蟄時節,黃鸝鳥開始鳴叫,它們的鳴叫聲清脆悅耳,象征著春天的到來。同時,黃鸝鳥也開始忙碌于覓食和筑巢,展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這是一個比較有趣的物候現象。在驚蟄時節,鷹開始悄悄地躲起來繁育后代,而鳩則開始鳴叫求偶。由于鷹和鳩的外觀有些相似,古人誤以為鷹變成了鳩。這個物候現象也象征著春天的到來和動物繁殖季節的開啟。
在民間傳說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驚蟄這天出來覓食,因此人們會在驚蟄這天祭白虎,以祈求一年平安順利,避免口舌是非。
驚蟄是仲春二月份的開始,人們認為這一天各種蟲害會開始活動,因此會手持清香、艾草等物品熏家中四角,以驅趕蟲害和霉味。
驚蟄時節雷聲頻繁,人們認為雷神是喚醒萬物之神,因此會祭祀雷神,希望雷神能夠喚醒萬物,帶來生機和活力。同時,人們也會利用這個時機蒙鼓皮,以響應天地的節奏。
【模板版權聲明】
排版|135編輯器
圖片|135攝影圖(ID:24169),使用請自行替換
貼紙|135編輯器、筆格設計
文源|來源于135AI寫作,請自行替換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