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幼兒園流行疾病高發期,由于早晚的氣溫變化大,孩子本身的抵抗力也比大人弱,極易收到流行性傳染疾病的侵襲。為了確保幼兒的安全,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希望家長和幼兒園一起做到家園共防。
肺炎支原體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目前世界上已知能獨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屬于支原體的一個類別,因其一端有一種特殊的末端結構,能使支原體粘附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細胞表面,引起肺部感染,所以被稱為肺炎支原體。
以發熱、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可伴有頭痛、流涕、咽痛、耳痛等,發熱以中高熱為主,持續高熱者預示病情重。咳嗽以刺激性的干咳為主,干咳少痰,而且夜間咳嗽比較厲害,部分患兒有喘息表現,以嬰幼兒多見。
肺炎支原體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病原體可以隨飛沫傳播給周圍人群。此外,肺炎支原體還可以通過接觸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污染物間接傳播。
1、少給孩子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多吃多汁的水果,少吃反季的水果,更不要吃快餐及油炸食品。
2、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室內通風,盡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
3、合理膳食,保障睡眠,保持運動。讓孩子養成正確的運動和生活習慣,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多發生于學齡兒童,尤以5歲以下。
手足口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為3-5天。先出現發熱癥狀,手心、腳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黏膜出現皰疹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癥狀。少數病例可并發無菌性腦膜炎、心肌炎、循環障礙等。
主要經消化道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皰疹液而感染。
1、對于所有確診的患病兒童必須嚴格按照發病后2周時間進行隔離;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10天。
2、皰疹性咽峽炎、皰疹性口腔炎多為腸道病毒所致,也具有較強傳染性,多與手足口病同源感染,建議將其類同手足口病進行傳染源發現及管理,隔離期限為癥狀消失后7天,或發病后14天。
3、勤洗手、講衛生。勤通風,流行期間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4、對小朋友經常接觸的毛巾、水杯、玩具等也要經常清洗、晾曬、消毒。
5、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學習有關傳染病的相關預防知識。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對孩子進行健康教育,按照季節變化及時給孩子增減衣物
傳染病流行期間不帶孩子到人口聚集的場所和空氣污濁的場所游玩
家長應堅持入校前和回家后給孩子自查,發現異常(例如:口腔有潰瘍、皮膚有皮疹或者手、足有水泡、發熱、腹瀉等癥狀)及時與班級教師聯系
加強孩子體格鍛煉,養成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同時要加強孩子在家的飲食衛生的管理,少吃生冷食品,不吃不潔飲食
加強家校溝通,及時交流孩子的健康狀況
【模版版權聲明】
文字|自己編寫/135AI寫作,使用請自行替換
圖片來源|135攝影圖(ID:49996)
頭圖|本人原創繪制
排版|135編輯器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