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張穆
一歲頻過處暑天,單衣林麓勝情偏。
田無負郭供公役,鄰有藏書借為編。
山市每欺沽酒近,巖居深德種桃先。
宵來疏雨添無賴,盡夜繩床恣意眠。
節
氣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
時至處暑,已到了高溫酷熱天氣“三暑”之“末暑”,意味著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
處暑,是一個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處”的本義是“止息”、“停留”的意思。《說文解字》曰:“處,止也。“處暑”表示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暑氣開始消退。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斗指戊(西南方);太陽黃經達150°;于每年公歷8月22-24日交節。時至處暑,已到了高溫酷熱天氣“三暑”之“末暑”,意味著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
處暑后,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副熱帶高壓也向南撤退,暑意漸消。雷暴活動也不及炎夏那般活躍,全國各地的暴雨總趨勢減弱。處暑的民俗活動很多,如吃鴨子、放河燈、開漁節、煎藥茶、拜土地公等。
處暑節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祝“七月半”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易經》:“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
七是陽數、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后,經過七天可以復生,這是天地運行之道,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民間選擇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與“七”這復生數有關。
“七月半鴨,八月半芋”,古人認為農歷七月中旬的鴨子最為肥美營養。處暑這天,老北京人都會去買處暑百合鴨,而江蘇地區,做好鴨子菜要端一碗送給鄰居,正所謂“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在水中放河燈,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文字|135AI寫作生成(使用請替換)
圖片|135攝影圖(ID:3983)(使用請替換)
頭圖|本人原創繪制
排版|135編輯器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