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一片葉
萬物已驚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起始。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成熟。
立秋,是“四立”之一,表示秋季的開始,禾谷開始成熟,收獲的季節到了。《歷書》曰:“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說文解字》:“秋,禾谷熟也。”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
立秋標志著孟秋時節正式開始,它是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熱節氣,立秋之后天氣還是很熱,中醫將立秋至秋分前這時段稱之為“長夏”。立秋后,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隨陽氣下沉從而開始從繁茂生長趨向成熟。
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因此秋季以立秋為始點。斗指西南、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秋季從立秋起至立冬前結束。立秋,意味著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成熟,收獲的季節到了。
現在劃分四季常根據氣溫變化劃分,采用的是近代學者張寶堃的“候平均氣溫”劃分,按候平均氣溫法,日平均氣溫連續五天介于10℃~22℃之間算是進入秋季。氣溫法劃分的秋季,表示天氣涼爽了。
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的結束,立秋后還有一個處暑節氣。立秋還處在暑熱之中,尚未出暑,秋季第二個節氣(處暑)才出暑,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正所謂“熱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處暑往往還處在“三伏”期間,“三伏”涉及大小暑與立秋、處暑四個節氣。
“三伏天”在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強盛,控制了中國東部大部分地區,在副高的控制之下,天氣晴熱高溫,因此“三伏天”屬于酷暑,所以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從其氣候特點看,秋陽肆虐,立秋正當暑,很多地區仍處于炎熱之中。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熱節氣。
【模板説明】
排版:135編輯器
頭圖:135編輯器樣式
插圖:135攝影圖(ID:59390)使用時請自行替換
文案:135AI寫作,僅用作占位,使用時請替換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