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
氣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22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清明節:4月5日放假1天,4月6日正常上班。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祭祖節日。清明這一節氣,萬物皆潔齊、生氣旺盛、吐故納新、氣溫升高,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游,也稱“踏春”。
風箏又稱“紙鳶”、“鳶兒”,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風箏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于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
清明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其習俗由來久遠。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
文字|135AI寫作生成(使用請替換)
圖片|135攝影圖(ID:53977)(使用請替換)
頭圖|本人原創繪制
背景|135編輯器樣式
排版|135編輯器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