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藍圖”鋪展后的首次重要會議即將召開。開局之年的會議格外受人矚目。在中國的制度設計中,人大、政協是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可從中讀懂中國的“民主敘事”,進而感知中國發展的未來走向。
此前,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將立法法修正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草案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擬將圍繞“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進行的一系列探索成規入法。
追本溯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最初就是由中國最高領導人在考察上海一個基層立法聯系點時提出的。基層立法聯系點成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顯性符號之一。擬將其寫入立法法,也是中國立法保障民主實現的又一典型例證。
換屆之年的全國會議將有一些新面孔。目前,新一屆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和20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已經產生,他們將在履職中“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成為“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民主的一個縮影。
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選舉和名額分配既體現廣泛性,也根據人口比例確定代表名額等,還特別照顧到少數民族代表、婦女代表、基層代表的比重,甚至細致到“農民工代表人數要比上屆有所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屆全國政協還新增“環境資源界”界別,以優化界別設置,增強界別代表性。此舉順應了中國對環境資源的新認知,是實現雙碳目標、保障耕地及能源安全的必然舉措。
排版|135編輯器
貼紙|135編輯器
文案|135AI寫作,僅用作占位,使用時請替換
圖片|135攝影圖(ID:58362)使用時請自行替換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