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抬頭(農歷二月二日),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褒垺敝傅氖嵌怂拗械臇|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斗指正東)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
龍抬頭(農歷二月二日),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斗指正東)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
舞龍源自古人對龍的崇拜,每逢喜慶節日,人們都會舞龍,從春節開始舞龍,然后二月“龍抬頭”、端午節時也舞龍。
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二月初二正是驚蟄前后,百蟲萌動,疾病易生,蟲害也是莊稼的天敵,因此人們引龍伏蟲,希望借龍威鎮伏百蟲,保佑人畜平安,五谷豐登。
一天夜里,她夢見一條赤龍追隨,從此,就懷孕了。到了第二年的二月二,后世編一段:金豆開花赤龍遂抬頭二月初二堯王喜出世。
傳說龍抬頭節起源于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農歷二月初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
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云布雨。從此,民間形成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在龍抬頭這天,廣東一些地方有“起龍船”的活動,眾人跳入水中“起龍船”,請龍出水、清洗龍船、試扒龍船。
在過去,潮州有“迎青龍”之俗,是以青色蛇為青龍,用彩車、彩隊扛了游巡,這是敬祭龍神的遺風。
一直流傳著二月二“剪龍頭”的習俗,這天大人、孩子都剃頭,叫“剃喜頭”。
【模板版權聲明】
排版|135編輯器
圖片|135攝影圖(ID:59978)使用時請自行替換
貼紙|135編輯器、筆格設計
文字|135AI寫作,僅用作占位,使用時請替換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