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EADER IN MANUFACTURING
我市堅持以發展優勢產業為中心,重點關注弱勢企業,深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現企業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我市堅持擴面、提質、增效并重,做大做強工業園區,提升平臺承載能力,不斷精進發展體系,邁向新的高度。
大力建設工程機械及液壓元件、汽車零部件、油氣鉆采裝備、智能裝備、航空航天裝備和現代制造服務業等產業體系。
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
向制造強國又邁進一步
近些年來,我市深入貫徹制造強國戰略重要論述,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取得了顯著成效。制造強國又更向前邁進一步。
看經濟總量——全市制造業營業收入總量連續3年居全省第2位,利潤總額總量連續3年居全省第3位。
看產業高速發展——支柱制造產業營業收入突破千億,現代醫藥、能源化工和紡織新材料等輔助產業增加值增速實現兩位數增長。
現我市高新區已成功入圍“全國百強園區”、創成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范園區,我市的酒業園區、經開區、工業園區、資源綜合利用經濟園區等園區被命名為省級開發區。
如今,我市的產業園區已成為承載產業的主要載體和城市建設的重要空間,并且已經基本實現了從制造業主導型園區向有一定產業基礎的主導產業集聚區的轉變。
擊鼓催征,奮楫揚帆。聯合其他重要產業共同發展,打造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除了維持支柱產業的持續發展,我市還開始振興發展裝備制造產業鏈。
同時呢,我市還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加快發展現代醫藥產業鏈。
加大醫藥企業培育力度,扎實推進我市三大藥企的上市培育,著力將醫藥產業園區培育為全省“5+1”特色產業園。
發揮支柱產業的優勢,聯合其他重要產業共同發展,打造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圖片 | 135攝影圖(ID:62297),使用請替換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