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節氣的許多習俗與重陽節比較相似,如賞菊、登高等。比起夏天的生機勃勃,深秋多少顯得有些蕭瑟,但人們登高望遠,去觀賞秋色,也代表著一種熱愛大自然、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寒露是深秋的節令,反映了氣候變化。和白露比起來,它的名字里也有一個“露”字,但白露意味著從炎熱向涼爽過渡,寒露則是涼爽向寒冷的轉折。
俗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寒露節氣到來后,晝漸短、夜漸長,寒氣漸生,尤其在早晨或者晚上,人們往往會略微感到一絲寒意,空氣也變得比較干燥。
寒露節氣的習俗不太多。秋深了,倒正是吃螃蟹的時候,“九月團臍,十月尖”,寒露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但螃蟹不宜多吃。
有的地方,則有喝“寒露茶”的習慣。據說,寒露茶具有一種獨特甘醇的清香味道,頗受老茶客們的喜愛。
過去,在人們的認知中,寒露到來后,在自然界里,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所以,人們的生活習慣也要做出一些調整,適應天氣變化。比如,有一種關于養生的說法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天天氣干燥,在飲食與日常生活中,人們在注意飲食平衡的基礎上,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此時,可以少吃一些辛辣刺激、熏烤等食品,宜適當吃些銀耳、蘿卜、番茄、蓮藕、百合等具有益胃生津功效的食物;蔬菜則可吃胡蘿卜、冬瓜,或海帶、紫菜等。
排版 | 135編輯器
貼紙 | 135編輯器
文案 | 來源135AI寫作,使用請替換
圖片 | 來自135攝影圖(ID:49686),使用請替換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