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又稱七巧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七夕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經歷史發展,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征愛情的節日。
在古代民間,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
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于欄桿上扎上五色線制成的花裝飾。
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后將香橋焚化,象征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七夕節期間,傳說烏魯木齊部分地區,每年都要舉辦為期十天的“青苗會”。
“青苗會”是是淳樸善良的農民舉辦的一種祈禱活動,期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這種活動非常具有民俗文化底蘊,到了七月七這一天,四面八方、各村各莊的農民都會放下手中的活計,潮水般的涌向“青苗會”舉辦地。
七夕節的夜晚,少女、少婦們“拜織女”。少女、少婦們把自己的親朋好友聚集起來,一起祭拜織女。
人們在月光下擺上桌子,擺上供品,少女、少婦們齋戒一天,沐浴完畢,大家一起到案前焚香禮拜,禮拜完畢后。
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子前,一面吃著瓜子、花生,一面向著織女星座的方向默默祈禱自己的心愿,一般到了半夜時分才會散場。
文字:百度百科(僅做占位,使用請務必替換)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3%E
5%A4%95%E8%8A%82/226647
圖片:135攝影圖
ID:53565(僅做占位,使用請務必替換)
頭圖,背景,貼紙:自制手繪(可商用,禁轉售改制)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