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2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強調要按照進一步優化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有關要求,有效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相關工作。
新冠病毒感染者哪些情況可以居家治療?居家期間如何做好防護?符合什么條件可結束居家治療?下面一起來看這份《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
居家治療人員應當每天早、晚各進行1次體溫測量和自我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可進行對癥處置或口服藥治療。有需要時也可聯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或通過互聯網醫療形式咨詢相關醫療機構。
無癥狀者無需藥物治療。居家治療人員服藥時,須按藥品說明書服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藥物。如患有基礎疾病,在病情穩定時,無需改變正在使用的基礎疾病治療藥物劑量。
每天定時開門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不具備自然通風條件的,可用排氣扇等進行機械通風。
如家庭共用衛生間,居家治療人員每次用完衛生間均應消毒;若居家治療人員使用單獨衛生間,可每天進行1次消毒。
準備食物、飯前便后、摘戴口罩等,應當洗手或手消毒。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蓋口鼻或用手肘內側遮擋口鼻,將用過的紙巾丟至垃圾桶。
居家治療人員日常可能接觸的物品表面及其使用的毛巾、衣物、被罩等需及時清潔消毒,感染者個人物品單獨放置。
居家治療人員需根據相關防疫要求進行抗原自測和結果上報。可通過藥品網絡銷售電商等購買抗原檢測試劑,也可通過所在的社區(村)或轄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協助購買抗原檢測試劑。
社區(村)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為轄區內有需求的居家治療人員,特別是老年人,提供獲得抗原檢測試劑的便利。
居家治療人員可以按照說明書要求和流程自行進行檢測和結果判讀,也可以聯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簽約服務醫務人員,在其遠程指導下完成檢測和結果判讀。
陽性感染者常見的癥狀包括發熱、干咳、乏力、嗅覺味覺減退、鼻塞、流涕、咽痛、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等。根據專家臨床經驗,一般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病程為7天左右,接種過新冠疫苗并完成加強免疫的人群病程更短、病情更輕。部分老年人,尤其70歲以上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病程更為復雜。
陽性感染者出現以下任一癥狀時,需要急診就醫。可直接拔打120急救電話,或者選擇合適方式前往醫療機構救治。
外出要嚴格遵循目的地疫情防控要求,規范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確保安全快樂出行。
如居家治療人員癥狀明顯好轉或無明顯癥狀,自測抗原陰性并且連續兩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Ct值≥35(兩次檢測間隔大于24小時),可結束居家治療,恢復正常生活和外出。
排版丨135編輯器
文案丨來源135AI寫作,使用請替換
圖片丨135攝影圖(ID:49965),使用請替換
貼紙丨135編輯器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