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是一種嚴重的嬰兒廣泛性發育障礙。患兒在三歲之前即會出現典型的癥狀表現,本質性的人際交往困難,使他們無法用語言、表情、動作與其他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
2007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2008年起,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癥關注日”,以提高人們對自閉癥和相關研究與診斷以及自閉癥患者的關注。
自閉癥的概念1943年由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專家萊奧·坎納首次提出,自閉癥在醫學上也稱孤獨癥,是一個尚沒有被全社會知道、了解的病癥。與唐氏綜合征等疾病不同,自閉癥不會影響患者的面容,因此自閉癥患者容貌與正常人沒有區別。
把每年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癥關注日”的意義:從1943年世界上出現第一個自閉癥病例至2008年已65年,人類對于自閉癥的認知、對于自身責任的認識邁出了新的歷史性一步。
“世界自閉癥關注日”提醒人類社會:應該實現自閉癥患者與普通人間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與相互關心。作為普通人,不應把自閉癥患者看作憐憫的對象,而應把4月2日這一天作為審視和增強自身道德觀念、社會責任的契機。
作為自閉癥患者及其直接相關的人員,如自閉癥患者家屬、學者專家、醫生護士等,也應把4月2日作為繼續齊心協力戰勝疾病的“加油站”。人們應努力讓4月2日成為自閉癥患者自信與愉快生活的節日。
研究證明,自閉癥的發生與大腦系統的生理結構異常有關系,只是目前尚無法確定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大腦系統的結構異常。雖然自閉癥并非純心理疾病,但由于他們心里活動過程的異常而發生特有的心理障礙。
自閉癥人士有全面性發育遲緩現象,可見于不同智力水平的人士,有70%的自閉癥患者的智商低于70,其他30 %自閉癥人士的智商都與常人無異。弱智兒童愿意學卻學不會,自閉癥兒童能學卻不愿意學。
自閉癥會有很多怪異的行為,令人容易誤會他們患了精神病,其實他們的行為是為了刺激自己,而精神病患者的行為多是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精神分裂癥兒童是力圖從這個世界逃回去,而自閉癥兒童確實不曾進來過。
排版:135編輯器
貼紙:筆格設計
插圖:135攝影圖(ID:20418),使用請替換
文字:135AI寫作,使用請替換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