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醫”即“中醫”,作為我國的國粹之一,數千年來聞名于世。國醫節的設立至今已逾90多年,它的背后,其實是一段艱辛的故事。
這段故事的發生還要追溯到上世紀二十年代,在1929年的時候,國民政府中央衛生委員會以中醫不科學、落后為名通過了“廢止舊醫以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
當時在醫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中醫大家紛紛請愿表達反對意見,上海著名中醫師張贊臣先生以刊物號召大家反對此項法案。
同年3月17日,來自17省的28 1名中醫界代表云集上海,組團赴京,抗議其無理企圖。
迫于壓力,國民中央委員會撤銷一切禁錮中醫的法令,有數千年傳統的中醫終于逃過一劫。
為了紀念這次抗爭的勝利,并希望中醫中藥能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發揚光大,造福人類,醫學界人士將3月17日定為“中國國醫節”。此為“國醫節”之由來。
冬蟲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和實踐經驗
是中華文明的瑰寶,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來判斷患者的身體情況,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從而得到康復。
開春后,體內陽氣生發,積累了一個冬天的寒濕、毒素在春季里最易排出。
把手自然水平向上打開,保持垂直,一條腿在前,一條腿在后形成弓步進行扭轉,扭轉時要面向前方,下半身不動,上身保持垂直,兩個胳膊就像扭毛巾一樣。
春季肝膽當令的時候做艾灸、跑步、做養生操都是對我們肝膽最好的一個照顧,養生操每天堅持做上36次,人體的肝膽經絡便會格外暢通
當歸,含有當其實而歸的意思。有人認為“當歸因能調氣養血,使氣血各有所歸,故名當歸。”
茯苓具有顯著的利水滲濕功效,藥性平和,既能入藥,又可食用,是不可多得的健脾祛濕要藥。現代研究表明,茯苓中含有的多糖有補中健脾以及增強免疫的作用。
石斛是微寒味甘的一種藥材,煲湯時石斛藥材味并不重,還會有微甜的回味。鴨肉營養豐富,能清涼降燥,適宜涼補,此膳食特別適用于平素容易口腔潰瘍,大便干結,口干舌燥之人。
【模板版權聲明】
排版:135編輯器
圖片:135攝影圖(ID:59047)使用時請自行替換
貼紙:135編輯器
文字:135AI寫作,僅用作占位,使用時請替換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