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宋代。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名“七夕”。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
七夕香橋會來自于中國民間牛郎與織女的愛情傳說。在農歷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在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油車港鎮古竇涇村,有七夕香橋會。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
七夕為了紀念牛郎織女,織女,顧名思義,善于織布的女子??棽伎椧?,當然要穿針引線,乞巧,乞求心靈手巧之意,女子乞求自己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七姐神,是怎么來的呢,大家都知道,七夕節源于牛郎織女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而織女是七仙女中最小的一個,因此人們習慣稱織女為“七姐”,后來的人們把七姐塑造成一個神的形象,拿來供信男信女們供奉,膜拜。
又是一年七夕時。七夕不只有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還有著豐富多彩的傳統習俗。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女子們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各地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
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陜西黃土高原地區,女子們七夕往往要結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手端一碗清水,將剪好的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