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植樹節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于1915年倡議設立,最初將時間確定在每年清明節。1928年,國民政府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新中國成立后的1979年,在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植樹節是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的。1872年4月10日,在內布拉斯加州園采納了莫頓的建議,將每年的4月22日定為該州的植樹節,并于1932年發行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以后美國各州以至世界各國均有響應。
植樹節是按照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并組織動員群眾積極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
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和植樹月,共稱為國際植樹節。提倡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
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
END
排版 | 135編輯器
圖片 | 135攝影圖(ID:57463)使用時請自行替換
文字 | 135AI寫作,僅用作占位,使用時請替換
頭部貼紙 | 筆格設計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