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即春節運輸,是中國在農歷春節前后發生的一種大規模的高交通運輸壓力的現象。以春節為中心,共40天左右,由國家發改委統一發布,國家鐵路局、交通部、民航總局按此進行專門運輸安排的全國性交通運輸高峰叫做春運。
在40天左右的時間里,有30多億人次的人口流動,占世界人口的1/2,相當于全國人民進行兩次大遷移。中國春運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最大的周期性運輸高峰,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中國之最。
口語中的“春運”有兩個含義,一是指春節前后的運輸現象,二是“春運期間”的簡稱。春運規模之大,以致中國大陸交通難以承受,為了解決春運問題,中國政府每年都要提前部署,但仍無法滿足春運要求。
春運的產生主要來自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及社會人力大量流動的情況。在中國,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是一年的開始,無論離家人有多遠,一般人都要盡量在除夕時與家人團聚,共度新春。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開始鼓勵自主就業,并且人員的流動的限制也開始放寬。
因此有非常多的人從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到經濟較發達地區就業,造成了人力的大量流動。
春運的節前運輸安排通常由每年臘月16日開始,那時候民工開始放假,紛紛乘交通工具回鄉。春運的節后運輸安排由每年正月初四開始,民工返回工作崗位。隨著2008年開始新實施的節假日安排,以及不少民工擔心在經濟發達地區尋找工作日益困難,節后返回工作崗位或就業地區的時間較以前為早,有的人初三已經離鄉。
排版 | 135編輯器
圖片 | 135攝影圖(ID:52604)使用時請自行替換
文字 | 來源網絡使用時請替換
頭部貼紙 | 135AI寫作,僅用作占位,使用時請替換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