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風俗是節日習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類在長期的、眾多的節日活動的實踐中,形成了獨立的、特殊的節令食品,諸如春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等等,它同其它風俗習慣一樣,作為民族的一種共同情感、共同心態統一著人們的節日行為,對節日的生存、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所以十月一日燒寒衣,要特別認真細致。這種行動雖然看來好笑,卻也反映了生者對亡人的哀思與崇敬,屬于一種精神上的寄托。
下元節也有其獨特的節令食品,以北京為例,過下元節時,家家戶戶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紅小豆做的"豆沙餡兒"。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這種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幾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節令食品了。